宣名网络

谁能想到,淘天在双11前憋了两个大招

发布时间:2023-10-09 13:25:20


距离双11还剩一个月的时间。


虽然近年来双11带给商家的增效不如过去,但不得不说它仍是一个增长的途径。


目前,淘宝公布了双11的招商规则。今年的活动节奏和要求与往年无异,相信很多商家早已烂熟于心。


而和往年不同的是,在规则之外淘天悄悄地埋下了两枚重磅“炸弹”,为双11带来了一波巨震...


01

第一枚:淘宝可以在微信投流了


国庆前,阿里与腾讯两位互联网龙头大厂官宣合作。


9月25日,阿里旗下互联网广告平台“阿里妈妈”与腾讯广告联合宣布达成深度合作。


即实现微信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渠道流量通过阿里妈妈投放,直链淘宝、天猫商家的店铺、商品详情及淘宝直播间。


简单来讲,淘宝商家可以借助阿里妈妈在微信生态中投流了。


图源:IT之家


有媒体测试发现,淘宝现支持微信支付,在选择“微信扫码支付”后,只需要将生成的二维码截图在微信内扫一扫识别,即可完成支付。


目前该功能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


图源:IT之家


由此可见,淘宝和微信长达十年的“流量恩怨”,终于接近了尾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淘宝外,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已入驻微信小程序,微信也在同样的位置提供广告跳转入口。


随着存量市场的竞争愈发浓烈,各大互联网厂商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改变。


十年前,微信和淘宝相互切断链接,双方的火药味愈演愈烈;2021年,国家出面整治外链屏蔽,淘宝与微信这对“冤家”逐渐破冰;再至今天,双方冰释前嫌,相互完成流量置换。


这么多年来,事实早已证明腾讯和阿里谁也干不掉谁,与其相互损耗,不如携手合作。


尤其对于内卷加深的互联网行业来说,合作共赢方能重觅增长。


02

第二枚:淘宝版ChatGPT


踏入AIGC时代,电商平台也迎来了新的购物场景。


9月,淘宝开放了大模型原生AI应用“淘宝问问”。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内嵌在淘宝平台里的“ChatGPT”。


在淘宝APP搜索“淘宝问问”即可进入测试页面。


根据官方给出的预设问题,我们选了一则“我的脸型是大圆脸,怎么挑选漏顶帽子?”的问题。


系统给出了帽型、颜色、材质、尺寸、装饰等5个维度的文字解答,并附上了三个产品链接。用户点击链接即可进入购物页面。


官方将淘宝问问的身份定义为“资深导购员”、“生活小能手”、“美食达人”、“旅行策划人”以及“灵魂写手”。


可见官方想将“淘宝问问”塑造成一位买家的全能助理,从各方面需求着手帮助用户规避无效搜索,极大程度上减少购物门槛。


毕竟马云曾说过:


“每天晚上都有超过千万人在淘宝上只逛不买。”

如果说过去淘宝推出的功能多为解决“逛”的问题,那么淘宝问问的上线则是帮助用户解决“买”的难题。


这正如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所言——


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走向存量竞争,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阿里巴巴未来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其中就有AI驱动的科技业务。


很明显,AI是电商行业或者说互联网行业绕不开的一道坎。科技与技术的发展变革正在影响电商平台的流量分配以及展现形式。


待时机成熟时,类似淘宝问问这类AICG功能必将商业化,届时排名、搜索、流量等机制又将有一番变化,平台也由此挖掘到第二增长线。


03

接下来就看中小商家的了


不知从何时起,淘宝的声量逐渐盖过天猫。


文中提到的两枚“炸弹”,归根结底也是围绕淘宝而生的链路与服务。


在5月阿里的一场小范围沟通会上,马云提出了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的概念。


这番概念为淘天后续的布局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特别是侧重于中小卖家的“回归淘宝”。


今年淘天产业中心分拆,组建了三个行业发展部,其中一个部门的名称就叫做“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同时,在马云提出结合AI服务中小商家,做“小生意”的建议后,帮助中小商家开单成为了阿里妈妈今年重要的考核指标。


又在618期间,淘天开启了针对中小卖家的大促“淘宝好价节”。并以“历史上最大投入”为淘宝在一年时间里新增了512万商家,其中约100万是从另一主要电商平台流入,占到了新增商家整体的20%左右。


此番数据被不少媒体称为“中小商家向淘宝大迁徙”。


今年恰逢淘宝成立20周年,也是中小商家们伴随淘宝共同成长的第二十个年头。


尽管品牌商家为淘天的营收作出了极大贡献,但中小商家的多元化供给和满足差异化需求的能力仍是淘天的基本盘。


这里并不是说扶持淘宝就要舍弃天猫,他们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而是相互依存。毕竟大品牌的曾经,就是中小商家的未来。


所以只有帮助中小商家打通向上的路径,各阶段的商家和品牌才能齐头并进。


在增量不在的时代里,有商家的地方才有消费者。这一点已经是消费趋势变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来看,风向的转变已被整个电商行业捕捉到了。未来商家的话语权会越来越重,企业的第二增线也越发明朗。